來認識義肢的歷史與未來發展吧。義肢(Prosthesis),一般是指使用人工的取代物來代替 人體本來擁有的身體部份,此取代物即可稱為義肢,雖然義肢看似是先進時代的產物,但事實上它的歷史十分悠久,在西元2000年12月時,在埃及出土了一具名為「開羅腳趾」(Cario Toe)的假肢,是目前發現最古老的義肢,外型是一具大拇指,證明了早在西元前六百多年,古埃及就有類似假肢的物品出現,而在十六到二十世紀時,由於該時期頻繁的戰爭直接的造就了義肢的需求,不管是在戰場上或是日常生活上,都持續有義肢使用的紀錄,也拜這個時期所賜,義肢的發展突飛猛進,種類越來越多元,設計也越來越複雜,讓義肢使用者在活動上更加自由,能做到更多複雜的動作,義肢的存在也更加地確實造福了因先天缺陷或後天意外的殘疾人士。
隨著21世紀的到來,在我們這個時代裡,義肢除了功能性外,外觀也成為需求者在選購時所考量的重點之一,或許是大量的科幻電影,例如:小勞勃道尼的「鋼鐵人」、巨石強森的「摩天大樓」、動畫「艾利塔: 戰鬥天使」,或多或少的影響了世人對義肢或輔具的既有印象,人們漸漸發現「原來機械義肢也可以很好看」、「裝上機械義肢也可以很厲害」,而現今技術與材質的應用使機械式的義肢與仿真外觀的義肢相比更是充滿未來感,在功能上也更能做到複雜的要求。
然而義肢發展至今仍然不甚完美,能使它完美的最後一塊拼圖或許是「自感作用」(proprioception),什麼是自感作用?自感作用又稱肌肉運動知覺,是幫助肌肉與神經系統之間產生協調的一種反射機制,它能讓人類對於自身四肢在空間的相對位置有明確的認知,例如,當你手中拿著一杯咖啡時,在經過人來人往的玄關時不用特意思考你就會自然側身並移動手臂避免咖啡撒出。或許大多數人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運動能使我們無意識地從桌面上拿起一個咖啡杯,或者在它撞到之前自然做出閃避動作。
神經科學家保羅.馬瑞斯科解釋:「這就是我們如何做出如此漂亮,優雅,協調的動作,但是你不一定會注意到它的存在。」馬瑞斯科指出,近年來義肢技術已經取得了顯著進步,但是自感作用是許多這些現代設備仍然無法複製的一件事。很明顯,這是人體重要的機能之一,他補充說,因此許多上肢截肢的患者更喜歡纜線系統的義肢,因為這些設備在作用上,某些部分仍會與患者自體的殘肢協作,因此還是能達到一定程度的自感作用。
事實上,以現今的技術要製造出一具完美如真的義肢太困難,我們對於人體的神經系統都還未瞭解透徹,要追求完全擬真的義肢有點言之過早,就如同嬰兒還未學會爬行就想跑一樣,現在的我們或許應該追求的是如何製造「適合」的義肢,能滿足義肢使用者的需求,能讓他們感到舒適那就足已,相信隨著科技的進步與各方的努力,完美義肢終有實現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