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將講解手部義肢概覽,帶你認識自身力源義肢與電動義肢的差異性,不過在這之前如果您是截肢患者,在術後您終需要為後續的生活做出一個重大決定:是否要使用義肢。您基本上有四個選擇:
- 完全不使用義肢
- 裝飾性義肢
- 功能型義肢
- 設計融合前三者的方案
裝飾性義肢通常是純粹用於美觀目的的裝置。另一方面,功能性義肢是使截肢者能夠執行任務的裝置。依照設計方向的不同,這些裝置不一定都有美觀效果。
功能性義肢有分成兩種:自身力源型、電動型。
自身力源義肢
自身力源義肢有點像是腳踏車的煞車系統,在概念上是以胸帶和纜線系統組成的裝置,並依靠患者操作其他肢體以形成連動。該系統需要患者以自身肢體(例如,移動肩部或手臂)拉動電纜並使末端義肢(手,鉤或者鉗型器)打開或關閉。
若要再加以細分,自身力源義肢還可再分成:自力開啟型、自力閉合型。
自力開啟型義肢
意味患者必須通過其纜線系統來打開設備。然後,裝置會借助於橡皮筋自行閉合,所以裝置的握力強度完全依靠在橡皮筋的強度。
自力閉合型義肢
自力閉合型義肢則是相反,必須施力才能將其關閉而不是打開它,使得握力不是受橡皮筋強度的影響,而是取決於患者的力量。
要注意的是,自力開啟型的義肢只能讓使用者以視覺來取得操作過程的反饋,因為一旦物體被裝置固定,完全是以橡皮筋的力度在抓合,對患者身體的其他部位並無法形成有效的反饋連結。
由於需要依靠患者的力量,自力關閉型義肢向身體提供類似於使用自行車剎車時的張力反饋。由於用戶可以“感覺”他們正在施力,他們還可以逐步控制他們的握力,根據需要施加更多或更少的力道。
我應該使用自身力源還是電動義肢?
在選擇體動力或電動義肢時,您應該仔細考慮每種義肢的優缺點。
自身力源義肢的典型優勢
- 初期成本低
- 重量較輕
- 維修容易
- 對身體負擔較小
自身力源義肢的典型缺點
- 不美觀-機械型外觀
- 對某些患者來說很難使用,因為它們取決於患者的體能
電動義肢的典型優勢
- 不需要胸帶或纜線,因此看起來更像真正的手臂
- 電池驅動,所以在操作上不太需要考慮患者的體能
- 有強大的握力
電氣設備的典型缺點
- 初期成本高
- 重量更重(改良電池能有助於減輕重量並增加容量和電壓。)
- 維修費用更高
- 依賴電量
電動義肢的一個主要改進是能使用不同方法來操控它們。有些人認為,電動義肢不必全然依靠電路板控制。確實,若使用肌電系統意味著你可以從肌肉表面拾取肌肉信號,並用於控制義肢的速度和方向。但並非所有電子系統都是肌電系統,有些是系統可能是架構在液壓、開關和電纜、中控馬達或感應儀。
時至今日,義肢醫師經常讓患者嘗試不同的控制系統。例如,他們可能使用肌電系統控製手,而用中控馬達搭配傳感器來控制肘部,這些系統目前都可以獨立作業,患者可以同時控制它們。在過去,你只能一次做一件事或按照順序來:你彎曲肘部,停止彎曲肘部,轉向手,打開手,閉合手,然後伸展肘部。在輸入整合的系統下,您可以一次完成多個操作,因此可以做出更平滑,同步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