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肢對一個人的生活可以造成非常大的破壞。除了生活自理上可預見的困擾外,它還可以對一個人的職業、人際關係、社交和休閒產生重大影響。此外,對於某些人來說,被截肢意味未來的計畫被全盤破壞,這會影響他們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方式。截肢者通常需要應對持續的健康問題(例如疼痛),學習新技能,有時甚至需要修改他們對個人能力的期望。因此,失去肢體需要對患者及其家人/朋友進行重點輔導。
震驚,憤怒,沮喪,悲傷和失落的感覺都是正常的,特別是在初始階段。患者或其親友也常經歷壓力和擔憂(例如,由於經濟壓力),以及缺乏控制感和孤立感。有鑑於此,抑鬱症和焦慮症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研究發現截肢後抑鬱和焦慮的患病率高達41%。因此,重要的是人們如何解決抑鬱和焦慮的症狀,因為如果不及時治療,他們可能對一個人的身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患者及其家人有許多方法可以幫助化解壓力,下面有一些應對策略。
截肢者會遇到各種挑戰,並會根據療程的階段有不同的反應和需求。例如,與義肢適應期的患者相比,術後患者會遇到的問題非常不同。
在最初階段,被截肢者可能會經歷諸如悲傷,震驚和憤怒等情緒。與他人討論這些感受可能是有用的。無論是受信任的家人,朋友或專業人士都可以。此外,提醒患者這些反應是正常的且終會消失也很有幫助。
痊癒初期會遇到許多挑戰。因此,建議實行自療策略。這包括充足的睡眠與良好的飲食。此外,當壓力增加時,放鬆,呼吸和冥想非常有效。而如果患者的壓力越來越大,重要的是他們尋求合格的專家協助。並且,越早越好,因為抑鬱等精神問題是可以治療的。
當患者面臨健康問題和生活變化,無數的研究表明社交在促進應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肢後的人也是如此。因此,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聯繫很重要。家人和朋友通常可以提供現實和情感上的支持,並且可以減少常出現的孤立感。此外,同理支持也非常有用,可以藉由與其他“成功”通過考驗的截肢者談談,也可以幫助患者適應生活並減少對未來的恐懼。
患者截肢後也常感到拙於應付突發狀況。多參與自身的療程制訂、並詢問護士和治療團隊專業意見,是有效化解這個問題的方法。
通過參與,截肢者及其家人能夠收集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減少不確定性並規劃未來,從而創造更大的控制感。請記住,千萬不要認為自己的問題很愚蠢!
在康復期間,必須設立一些短期目標。這些目標應該要對生活有意義,但也要是可企及且務實的,患者的治療師將能夠幫助制定這樣的目標。設定和實現目標的過程會為截肢者提供目標、架構,並提高自信心與自尊。
同樣,訂定每日活動和例行公事是有用的策略,可以幫助患者。這類活動能使人專注,作為分散注意力的方法,防止患者沉溺於自憐,因為自憐會隨著時間,對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但是,人們無法持續保持忙碌。有時還是會開始擔憂,因而引起困擾。處理憂慮的方式包括解決問題,採取行動,放鬆,正念和“放手”策略。嘗試採取隨性的態度也能獲益。
許多截肢者發現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有助於痊癒。訣竅是“專注在眼前的事情上”,提醒患者已達成的成就(包括康復/康復和一般生活)可以生成有益的心態。與專業人士(如心理學家)諮商以規畫進一步的應對策略也是有幫助的。
最後,讓截肢者加速痊癒的關鍵是確保他們能再次擁有有意義的生活,重新習慣和建立自我價值。這包括重要的生活角色,如照顧自己與家庭成員,重返工作崗位,開車和重拾興趣。義肢可以幫助患者回到這些活動。此外,許多心理健康研究中也發現,參與愉快的社區和社交活動與設定生活目標有益於身心健康。最後,重新擁抱生活是向截肢者及其家人證明,肢體的喪失並不會限制患者生活的可能性。
接受截肢的現實需要時間,患者在整個過程中會有各式各樣的情緒。利用自我療癒等實用策略,與支持性的人際關係網保持聯繫以及了解並參與恢復計畫,都可以加速治療過程,從而幫助健康。